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吴晨:城市更新(3)

来源:建筑师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09月24日 01:58:4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城市更新是“十四五”期间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战场,也应在城市更新推动中,积极探索“双碳”实现路径。首先

城市更新是“十四五”期间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战场,也应在城市更新推动中,积极探索“双碳”实现路径。首先,城市更新主要针对人口和建筑密集的城市中心,大量老旧小区的建筑节能效率低,夏季降温和冬季取暖的能耗高,特别是取暖耗能还成为北方地区冬季大气污染原因之一。借助城市更新的宝贵契机,对既有建筑进行更新改造,在提升居民居住水平的同时提高建筑的能源使用效率,对于节能减碳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在城市层面上,通过增加绿色基础设施、增设城市绿地和公园、提升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能力等城市更新举措,有利于促进城市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城市更新行动和城市复兴计划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有着特殊而重大的意义,低碳的城市更新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方面,城市复兴是城市更新的高级阶段,“双碳”目标下的城市更新与城市复兴不再简单地沿用传统的房地产开发建设方式,而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聚焦提质增效,更加鼓励公众参与,更加激发技术创新,全方位打造充满绿色气息的城市复兴之路。

以澳大利亚悉尼为例,已于2007年实现碳中和,2011年成为首个获得澳大利亚认证的碳中和城市。根据悉尼环境规划,2030年将有50%的电力由可再生能源供给,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06年下降70%,并将于2035年实现净零碳排放。既有建筑改造更新是悉尼实现碳中和关键环节。通过构建“建筑优化合作伙伴”,实现了再生建筑的日常化管理。“建筑优化合作伙伴”是一项政府、高校、企业及行业组织共同组成的工作联盟,致力于建筑低碳改造类项目,工作流程包括7个阶段,覆盖从问题识别到经验总结的项目全生命周期。目前,联盟已针对低碳建筑行业编制了系列规范指引与工作手册,提供了合同条文模板、发展目标建议和循环用品目录等。例如,提供项目所需绿色建筑材料的目录清单,厘清租户、业主、资产管理人和承包商等主体在项目中扮演的角色,介绍无成本提高建筑废弃物利用率的具体方案等。在“建筑优化合作伙伴”推动的15个既有建筑改造项目中,平均废弃物转化率已达到60%,超过8000吨建材已被回收,超过100吨家具已被重新利用,将低碳真正融入到建筑的长期管理与维护中。同时,既有建筑改造项目还催生了新业态,包括建筑废弃物再利用制造业、家具回收业、低碳建筑市场中介等。

4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

2 从增量建设到存量提质的方式转变

倡导“微改善、微更新”

城市更新与城市复兴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涉及众多的利益主体,各方在法律法规、管理、实务等方面经验的欠缺与信息不对称,致使各方在利益协调上难以达成共识,且更新改造所需费用成本较高,仅靠政府投入资金难以为继,不利于良性循环。为有效解决更新改造费用公平合理分摊问题,特别是应由居民承担的更新改造费用部分,如何在受益的每户居民之间进行公平合理分摊,需要建立更新改造资金的政府与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机制,并借助专业的房地产估价机构,为各利益主体提供相应的专业服务,从而公平合理地确定每户居民所需承担的更新改造费用。通常是将应由居民承担的更新改造费用部分,根据更新改造给每户居民带来住房增值的不同,测算每户居民的应出资额,也就是将每户居民所需承担的更新改造费用与更新改造所带来的住房增值相匹配。这有利于调动住房增值相对较小的居民对城市更新改造的积极性,住房增值相对较大的居民多承担一点更新改造费用,也可使住房增值相对较小的居民获得“心理平衡”。

“微改善、微更新”理念继承了有机更新理论,即在既有建筑与城市肌理和风貌的基础上,尊重城市内在的秩序和规律,把握地区各系统的核心问题,采用适当的规模、合理的尺度,对局部地块进行更新,以形成自主更新的连锁效应,创造出有影响力、归属感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及空间形态。“微改善,微更新”是摒弃大规模城市改造后,采取的以渐进式、小规模的更新实现城市复兴的策略。城市治理由“大拆大建”向“微改善、微更新”的转变,是城市建设走向精细化、品质化的必然选择。

提升公众共识度、支持度及参与度

当前,“双碳”目标下的城市更新已取得一些成效,但仍有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双碳”的解读不够深入,很多情况下被简单理解为建筑材料或技术层面的低碳,而缺乏低碳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尤其缺失城市管理运营中的绿色架构体系;二是不少城市无视自身的经济发展实力和资源承受能力,盲目地追随“求大”“求快”的城市发展套路,造成城市空间无序及城市运行的高成本、低能效;三是绿色低碳发展对于房地产价值价格的影响没有得到充分的显化和量化,尤其是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由于很多居民缺乏对更新改造能给其住房带来增值的认知,导致缺乏公众参与和支持,造成工作难以正常推进;四是城市更新仍过多地依赖于传统方法,新兴科技手段的应用广度与深度不足。

文章来源:《建筑师》 网址: http://www.jianzhushizz.cn/zonghexinwen/2022/0924/590.html

上一篇:钛媒体总部大楼再获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最高
下一篇:“红鼻头”书摊 | 陆建德

建筑师投稿 | 建筑师编辑部| 建筑师版面费 | 建筑师论文发表 | 建筑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建筑师》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