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致敬大师|袁培煌:做建筑师,是一生最有乐趣的事

来源:建筑师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09月09日 01:04: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袁培煌设计的晴川饭店。 时光回转,1955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大学毕业的袁培煌,怀揣建设国家的满腔热情,来到中南工业建筑设计院(中南建筑设计

△袁培煌设计的晴川饭店。

时光回转,1955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大学毕业的袁培煌,怀揣建设国家的满腔热情,来到中南工业建筑设计院(中南建筑设计院前身)。武汉,这座拥有着众多西方经典建筑的中国城市,丰富了袁培煌的设计灵感,当课堂上老师口中的那些设计语言与眼前饱经历史沧桑的古典建筑结合起来,袁培煌的设计思路显得愈发清晰。

△袁培煌设计的的广东科学中心。

为武汉打造城市“专属记忆”

2008年,时年70岁高龄的袁培煌主持设计的广东科学中心建成。它是中国三座菲迪克获奖建筑之一,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大的科技馆(科学中心)”的称号。超前采用了太阳能发电、光伏建筑一体化、雨水回渗与屋面集水系统、空调节能系统、自然采光、通风、巨型钢结构等多项技术,践行了“绿色建筑”新理念。俯瞰它像一朵巨大的木棉花傲立五岭之南,侧目又像科技航母驶出珠江之畔。

2000年,袁培煌兼任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期间,进一步整合了建筑学、城市规划、艺术设计三个教学实体及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两个社会服务实体,构建了有利于产、学、研整合发展的格局,为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后期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正是执着这种创新和突破的精神,他完成的武当山风景区总体规划,为1994年武当山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创造条件;他设计的深圳贤成大厦以218m再一次刷新了深圳新高度;无锡博物院,用极为抽象的建筑形式,陈述历史,临摹山水......

谋未来匠心精神薪火相传

国民经济进入大调整时期,袁培煌结合当时武汉市建委提出的“为武汉地区设计出一种符合实际需要并改善居住条件的住宅建筑”要求,潜心研究,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创新设计出小面积单元式实验住宅,一改过去的平面形式,将走廊扩大为小厅,使卧室获得极佳通风,同时细致考虑了住户储藏、排烟等措施。这些创新的改进受到普遍欢迎,由此出现了以此为基本类型的各种平面形式,并沿用至今,成为住宅商品化之前武汉地区常用的住宅平面模式。

2022年5月30日,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建筑学会理事袁培煌因病在武汉去世,享年91岁。

△袁培煌设计的无锡博物院。

邮箱:

栏目语:致敬大师 礼赞伟大的匠心精神

△袁培煌设计的武汉实验性住宅。

大江奔涌,楚天寥廓。武汉这座人与自然共同设计的城市,也是一个成就创意人生的城市。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的“设计之都”、中国设计产业的高地,工程勘察设计已成为武汉城市发展新引擎,许多企业更成为‘一带一路'上中国设计主力军。

在推动行业发展上,袁培煌从发展绿色建筑、推进建筑节能、推广“四新”技术、促进建筑产业化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立项新思路。为湖北省乃至中南六省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工程建设标准化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南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霆表示,袁培煌大师心无旁骛、不计名利,七十余年如一日,用勤奋、敬业、创新、忠诚、无私、奉献诠释出建筑大师风范,为一代代设计师绘制出精神坐标,值得中南院全体干部职工用一生去传承与弘扬。

在中南院工作期间,袁培煌甘为人梯、默默奉献,播撒智慧、传承技艺,耐心指导、传授经验,培养和扶植了大批优秀的后辈建筑师。经他精心栽培的学生,多已成为中南院的技术骨干和精英,其中不乏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

△袁培煌手绘的防洪纪念碑。

“做建筑师,是一生最有乐趣的事”。袁培煌近七十年的建筑师职业生涯,为开拓荆楚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武汉人民防洪纪念碑、武汉晴川饭店、武汉科技馆、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实验性住宅、省人民医院、东湖楚天台、武汉军区招待所等经典作品见证了他一生耕耘不辍、技臻至善的事业精神,给武汉人留下了一批“专属记忆”。

文章来源:《建筑师》 网址: http://www.jianzhushizz.cn/zonghexinwen/2022/0909/584.html

上一篇:住宅产业化集团“建筑师负责制”项目亮相服贸
下一篇:建筑师王艺祺:把设计变成流动的状态

建筑师投稿 | 建筑师编辑部| 建筑师版面费 | 建筑师论文发表 | 建筑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建筑师》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